
聯係人:楊思佳
電話:0510-86199192
傳真:0510-86199084
手機:13812108111
郵編:214429
郵箱:784897853@qq.com
地址: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東定路1號斯菲爾電氣
第一部分 總體(ti) 方案
1.1 項目概況
江陰海瀾創新大廈整體(ti) 為(wei) 框架結構,地上55層,地下3層,另設裙房4層,建築麵積總約22.5萬(wan) 平方米。整體(ti) 設計一套能源管理係統,對樓層中的計量水表、電力計量儀(yi) 表進行數據采集匯總,生成結算報表;對各供電回路安裝多功能電氣火災探測器,實現電路參數和狀態的測控,並同時對供電回路的漏電情況進行實時采集和分析,對超標的回路實時報警。
1.2 設計規範
IEC61000-4-30:2003 《電磁兼容試驗和測量技術-電能質量測量方法》
IEC61000-4-7:2002 《電磁兼容性試驗和測量技術 諧波和相互諧波的測量和使用指南 另電力係統和設備的連接》
GB/T14537-93 《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衝(chong) 擊和碰撞試驗》
GB6162-85 《靜電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電氣幹擾試驗》
GB/T13730-1992 《地區電網數據采集與(yu) 監控係統通用技術條件》
GB/T16435.1-1996 《遠動設備及係統接口(電氣特性)》
GB7450-1997 《電子設備雷擊導則》
GB9813 《微型數字電子計算機通用技術條件》
GB2887-1992 《計算機場地技術要求》
GB/T 19862-2005 《電能質量檢測設備通用要求》
GB6833.1—6833.10-1987 《電子測量儀(yi) 器 電磁兼容性試驗規範》
GB14287-2005 《電氣火災監控係統》
DL476-92 《電力係統實時數據通信應用層協議》
DL/T448-2000 《電能計量裝置技術管理規程》
DL/T5202-2004 《電能量計量係統設計技術規程》
DL/T645-2007 《bet伟德app苹果手机下载通信協議》
DL/T614-2007 《bet伟德app苹果手机下载》
DL/T5202-2004 《電能量計量係統設計技術規程》
DL/T645-2007 《bet伟德app苹果手机下载通信協議》
DL/T614-2007 《bet伟德app苹果手机下载》
1.3 係統組成
本方案采用三層結構,分別包括:監控管理層、網絡層以及現場測控層。
監控管理層由兩(liang) 台監控主機構成,同時實現電力監控、能源管理、電氣火災監控功能。網絡層主幹采用光纖環網拓撲結構,保證信息傳(chuan) 遞的可靠性。現場測控層主要包括電氣火災探測器、電力計量儀(yi) 表、計量水表等構成。係統形成一個(ge) 就地監測、數據傳(chuan) 輸、集中監控的能源管理係統。
1、監控管理層:整個(ge) 能源管理係統設有兩(liang) 套監控主機:一套是安裝於(yu) 負一層配電值班室的SCK680-G256電氣火災監控設備,另一套是安裝於(yu) 一層消控中心的監控主機,兩(liang) 套主機實現相同的電力監測、報警、電能自動抄表、水量自動抄表等功能。並設置多級用戶權限,實現不同賬號的操作級別。兩(liang) 套監控設備分別通過主樓及裙樓的負一層弱電間通信機櫃接入網絡層。
2、網絡層:由各類通信設備和通信介質組成網絡,實現係統管理層與(yu) 現場測控層設備實現數據交換。本項目主網絡采用光纖環網,下行測控層設備連接采用RS-485總線結構,通信設備包含通信管理機、工業(ye) 環網交換機、光纖收發器以及光纜、通信電纜等。
3、現場測控層:由現場安裝的電氣火災探測器、電力計量儀(yi) 表和計量水表等裝置組成,實現測量、監視、通信和控製等功能。基於(yu) 現場測控層設備的測量、控製及通信等功能,係統可實現遙測、遙信、遙控、遙調等功能。
1.4 係統功能簡介
1.4.1 電力監控功能
遙測:支持變配電一次圖顯示模式,實時采集顯示高低壓回路的電流、電壓、功率、功率因數等電量參數。
1.4.2 與(yu) 高壓係統互連
係統互連,當其他各類自動化係統提供標準OPC接口或標準規約轉發功能,實現數據共享,係統就可與(yu) 其他自動化係統互連。
應客戶要求,係統需要與(yu) 高壓係統互連,高壓係統需提供以太網接口,規約為(wei) Modbus-TCP或104規約或標準的OPC接口
1.4.3 遠程抄表功能
對樓層間的計量水表、計量電表等計量裝置進行自動抄表,對采集來的數據進行存儲(chu) 和處理,生成各類統計報表,如日報表、月報表、季報表、年報表、複費率報表等,方便用戶掌握能源消耗狀況,結算費用。
1.4.4 電氣火災監控功能
係統實時監測各回路的剩餘(yu) 電流及溫度值,並在主界麵顯示詳細回路名稱編號內(nei) 容,支持對剩餘(yu) 電流和溫度報警值以及各類回路信息和狀態進行遠程設定。
當回路發生報警時,係統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同時界麵發出明顯顏色變化,並自動進行詳盡順序的事件記錄,事件記錄保存期≥24個(ge) 月,方便追溯。
1.5 網絡結構
本方案整體(ti) 網絡按照環網結構鋪設,通過冗餘(yu) 的環網結構可保證網絡的高可靠性以及光纖鋪設的便利性。
所有網絡采集節點均依據強電井分布配置,每個(ge) 網絡采集節點由通信管理機,工業(ye) 環網交換機,網絡通信機櫃等組成。本方案在主樓負三層,負一層,25層,40層,裙樓負一層,負三層的強電井旁的弱點井中設置共9個(ge) 網絡采集節點,這9個(ge) 網絡節點以光纖環網的方式鋪設連接。實際各樓層網絡設備布局按照如下所述。
裙樓部分網絡,裙樓負一層網絡采集節點安裝1台通訊管理機和1台環網交換機,裙樓1層至4層的電力計量儀(yi) 表,裙樓1層至4層、裙樓屋頂層及負一層部分的電氣火災探測器均接入該通訊管理機中;裙樓負三層網絡采集節點安裝1台S3100C8E2通訊管理機和環網交換機,接入負二層、負三層部分的電氣火災探測器,實現數據的集中采集和網絡轉發傳(chuan) 輸。
主樓地上部分網絡,主樓有55層共兩(liang) 個(ge) 強電井,方案設定在主樓25層和40層設立4個(ge) 網絡采集節點,11至30層的電氣火災探測器和計量水表接入25層的采集節點,31至屋頂層的電氣火災探測器和計量水表接入40層的采集節點,共計安裝4台通訊管理機、4台環網交換機和4台網絡通信機櫃。
另外,在25層配電房和40層配電房額外增加一台通訊管理機,接入對應配電室內(nei) 所有回路的電氣火災探測器和儀(yi) 表。這兩(liang) 通訊管理機通過TCP/IP網絡形式鋪設到所在樓層網絡采集節點的交換機中。
主樓地下部分網絡,負一層和負三層的網絡采集節點各配置一台通訊管理機,負一層通訊管理機接入負一層、負二層所在層的各個(ge) 配電箱內(nei) 的電氣火災探測器,另外負一層通訊管理機還接入1-10層的電氣火災探測器和計量水表;負三層通訊管理機接入本層的各個(ge) 配電箱內(nei) 的電氣火災探測器。
同時在負一層主變電所,安裝一台通訊管理機用於(yu) 變電所內(nei) 所有電氣火災探測器、監控儀(yi) 表的連接,最終該通訊管理機通過TCP/IP網絡接入負一層弱電井內(nei) 交換機中,實現整體(ti) 係統的聯網。
1.6監控管理層設備選型
監控管理層的兩(liang) 套監控服務器同時運行實現對整個(ge) 係統的數據采集、監控和數據處理存儲(chu) 等,任何一台服務器故障時,並不影響另一台正常運行,可確保整體(ti) 係統的可靠性和數據的完整性。
1.6.1 SCK680-G256監控主機
SCK680-G256電氣火災監控設備,具備RS485以及TCP/IP組網通道,可連接不少於(yu) 1024個(ge) 探測器進行組網集中監控,對於(yu) 故障、報警信號監測等參數*GB14287.1-2005標準,同時本係統已通過國家消防電子產(chan) 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3C強製性認證。
監控設備支持通過鑰匙進行設備一鍵啟動和關(guan) 機操作,設備具備2個(ge) TCP/IP網絡接口,可實現網絡方式直接連接現場探測器來讀取相關(guan) 數據,同時操作人員可以通過密碼的方式登錄係統對係統的相關(guan) 回路參數進行動態修改,報警設置、遠程複位功能。設備內(nei) 置語音報警器和嵌入式微型打印機,可以對係統所有的故障和報警信息進行聲光報警和打印。
1.6.2 監控服務器
位於(yu) 消控中心的監控服務器全部采用大存儲(chu) 容量高速處理性能的服務器計算機,另外還配有一台打印機,共用戶報表打印。
1.6.3 電氣火災探測器
電氣火災探測器安裝於(yu) 就地配電櫃和電井配電箱內(nei) 進行各個(ge) 回路剩餘(yu) 電流、溫度以及電量參數測量,本項目中采用SCK600係列探測器;具備一路剩餘(yu) 電流、三路溫度以及全電量參數和電能計量功能,使得在部分回路安裝一台設備情況下同時具備電氣火災監控、電力監控和電能計量功能。
第二部分 係統功能
電力監控模塊功能
2.1 係統運行監視
係統對現場所有設備通過輪循方式進行數據采集,在係統的主界麵中,按照配電一次係統圖,實時采集顯示高低壓回路的電流、電壓、功率、功率因數等電量參數。具備各種顯示顏色區分分合閘狀態顯示並提供聲光警提示。
2.2 遠程控製及參數設置
可對回路實現遠程分合閘控製,保護投退設定,報警保護參數調整;並對報警或跳閘回路進行事件分析和故障錄波數據分析,查找報警或跳閘原因,為(wei) 操作者提供各類報警故障顯示,並提示係統潛在的故障隱患報告,為(wei) 係統安全運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2.3 負荷趨勢曲線分析
趨勢曲線係統可實時連續監測設備的運行參數,如用電功率負荷、故障發生瞬間的波形捕捉,幫助用戶動態分析各類數據的曆史變化狀況,為(wei) 管理人員對供電係統某一時段內(nei) 的參數變化和將來趨勢預判提供有力的數據依據。
2.4 事件記錄及查詢
實時監視各回路的報警狀態、跳閘狀態、開關(guan) 變位狀態等各類狀態事件信息,對報警、跳閘監測事件發出明顯聲光報警,並記錄係統所發生的所有事件,以便為(wei) 操作人員做詳細分析提供數據保障。
2.5 圖形化分析管理
係統可生成各種運行統計動態圖像係統,如電壓棒圖、餅圖、相角圖,可圖形化分析各類電網參數的實時變化(如不平衡度、相位角等);並可對影響係統負荷正常運行的敏感性電力參數設置報警和跳閘限值,提前發出報警或自動發送跳閘輸出控製,確保係統的可靠性。
2.6 實時數據報表
實時報表係統為(wei) 運行係統提供統一表格模式的數據和狀態實時顯示,可實時對各回路進行動態比較和監視,實時報表支持EXCEL格式導出數據,方便進行二期處理。
2.7 曆史數據報表查詢
曆史報表係統可提供各類曆史數據報表查詢,如日報表、季報表、月報表、年報表等,對如電流、電壓、功率負荷、電能計量等各類曆史數據進行數據查詢,生成各類統計數據,為(wei) 用戶計量統計、內(nei) 耗分析等需求提供數據支持。
2.8 第三方設備接入
係統支持各類串口、以太網總線的通訊規約,可對非標準規約進行底層開發設計,方便設備的接入、集成,如各廠家的微機保護裝置、直流屏控製器、變壓器溫控儀(yi) 、智能模擬屏、無功補償(chang) 控製器、水、氣計量裝置等,實現集中統一的監控。
2.9 係統互連
為(wei) 其它各類自動化係統提供標準的OPC接口或標準規約轉發功能,實現各類數據上傳(chuan) 及共享,為(wei) 上級調度係統提供統一的調度接口。
2.10 係統安全
可設置多種用戶等級以及相應的操作權限。控製操作具有嚴(yan) 格的密碼保護要求,對於(yu) 不同的操作人員進行不同的權限限製。修改報警參數時,係統自動校驗操作者的權限及口令,隻有當具有操作權限的運行人員在輸入正確的口令後,才有權限修改操作。
電氣火災模塊功能
2.11 剩餘(yu) 電流實時監測
係統實時監測各回路的剩餘(yu) 電流及溫度值,並在主界麵顯示詳細回路名稱編號內(nei) 容以及各類功能按鈕。
2.12 剩餘(yu) 電流報警設置及提示
係統支持對剩餘(yu) 電流和溫度報警值以及各類回路信息和狀態進行遠程設定。當回路發生報警時,係統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同時界麵發出明顯顏色變化,並自動進行詳盡順序的事件記錄,事件記錄保存期≥24個(ge) 月,方便追溯。
2.13 報警及故障記錄
係統配備專(zhuan) 用的曆史數據庫,提供曆史報警記錄和曆史故障記錄,用戶可通過報表界麵,隨時調取、查詢和打印。高級權限以上用戶可對記錄進行逐條或全部刪除操作。
2.14 報警打印
監控設備配備微型打印機,可自動/手動打印報警、故障信息。支持通過設置界麵設置為(wei) 報警/故障發生時自動打印信息。
2.15 剩餘(yu) 電流曆史數據趨勢曲線
係統對於(yu) 曆史存儲(chu) 的剩餘(yu) 電流和溫度數據,支持曲線方式的查詢,查詢時間區間及回路可動態設定。界麵可實時反映出任一時間段內(nei) 的剩餘(yu) 電流或溫度的變化範圍。
2.16 設備狀態信息顯示
係統可實時顯示當前的各種狀態信息(供電狀態、設備故障狀態、報警狀態以及當前所有通訊設備的工作狀態等)與(yu) 監控設備指示燈保持同步顯示。
2.17 係統故障自檢
監控設備實時顯示內(nei) 部各功能模塊運行狀態並具有故障自診斷功能,同時在係統界麵實時顯示故障原因,並實時判斷各區域探測器通信狀態,對整個(ge) 係統的故障進行智能化自檢。
2.18 用戶分級管理
係統分三級權限管理,不同的操作需要相應的權限級別方可操作,用以防止誤操作和非法進入。
2.19係統運行信息
係統具備獨立的信息窗口,記錄設備自啟動運行後的所有運行信息,方便對運行係統當前狀態進行綜合判斷。
2.20 電力監控模塊技術性能指標
係統容量: >10000點
係統可用率: ≥99.9%
服務器平均負荷率: ≤20%
網絡平均負荷率: ≤10%
站內(nei) 綜合測量誤差: ≤0.5%
監視器畫麵調用響應時間: <2秒
動態數據刷新: <3秒
報警發生到輸出: <2秒
主機數據庫刷新: <1秒
測量電壓精度: ≤0.2%
測量電流精度: ≤0.2%
測量有功功率精度: ≤0.5%
測量無功功率精度: ≤0.5%
測量頻率精度: ≤0.02Hz
計量有功電度精度: ≤1%
計量無功電度精度: ≤2%
遙控分辨率: ≤100毫秒
控製命令到輸出時間: ≤1秒
遙信變位傳(chuan) 送時間: ≤2秒
事件記錄正確率: ≥99.9%
遙信量正確率: ≥99.9%
遙控量正確率: ≥99.9%
實時數據刷新時間: ≤2秒
係統平均*時間: 50000小時